美国《NSJ》杂志9月19日发布独家消息称,法国军工巨头达索公司正在全力推进阵风战斗机的F5升级项目。值得注意的是,报道中特别强调这次升级将使该机型实现跨代飞跃——从现有的四代半标准直接跃升至六代机水平。
报道详细披露了F5升级包的核心内容:首先是采用更先进的隐身涂层技术优化机体轮廓;其次是开发新型无人机协同作战系统;第三是整合可搭载高超音速导弹的武器平台;第四是配备号称革命性的电子防御系统;最后还将配套研发代号为STRATUS的新型远程导弹系统。文章甚至大胆预测,升级后的阵风F5将具备与美军现役F-35战机正面对抗的实力,为欧洲国家提供除传统五代机之外的全新选择。
展开剩余68%但细究报道内容,其中充斥着大量夸张表述。最引人注目的是对自我防御泡概念的描述——这套系统被渲染成能够360度无死角拦截所有来袭威胁的力场护盾,不仅能保护主机,还能为编队其他战机提供防护。这种堪比科幻电影设定的描述,与现实中电子战系统的实际功能存在巨大落差。事实上,查阅法国军方和达索公司的官方文件,都找不到关于这种防御泡技术的任何实质性依据。
从技术层面来看,F5升级确实包含多项重要改进:包括升级电子对抗系统、强化雷达预警功能、优化数据链传输等。但这些都属于常规的防御性能提升,远达不到构建能量护盾的科幻级效果。现代红外制导或多模制导导弹完全可能突破电子干扰区,所谓的不可穿透防御根本无从谈起。
法国国防部在官方声明中也保持了相对克制的态度。虽然提到F5将具备未来空战节点功能,支持与无人僚机协同作战、接入数字化战场网络等先进能力,但明确表示这仍是在现有平台框架内的深度升级,而非全新研发的第六代战机。这种表态实际上承认了F5项目的本质——它只是阵风系列战机的寿命延长计划。
从技术代际标准来看,阵风F5无论如何升级都难以真正跨入六代机门槛。该机型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,其基本设计遵循的是第四代战机的理念:强调多任务适应性、近距格斗能力和武器挂载量,但在隐身性能和信息化作战方面存在先天不足。其标志性的鸭式气动布局、外挂武器配置和开放式进气道设计,都严重制约了雷达隐身性能的提升。
虽然F5计划引入新型有源相控阵雷达、人工智能飞控系统等先进装备,理论上能显著提升战场感知能力,但这些升级都需要依赖外挂设备实现。无论是电子战吊舱还是新型导弹,都会进一步增大雷达反射面积,使隐身性能不升反降。此外,阵风较小的机体空间和动力系统,也难以承载六代机标配的高能激光武器或分布式传感器等新型装备。
在关键的无人机协同作战能力方面,法国目前仍停留在理论验证阶段。相比美国NGAD项目已进行原型机试飞、日本GCAP项目确定交付时间表,法国的相关研发明显滞后。这种技术储备的差距,使得阵风F5所谓的六代机特征更多停留在纸面设想。
法国选择对老款阵风进行极限升级的背后,反映出其航空工业发展的战略困境。2017年法德西三国联合启动的FCAS六代机项目进展缓慢,预计最早也要到2040年才能服役。在青黄不接的过渡期,法国不得不通过深度挖掘阵风平台的潜力来维持空军战力。但这种旧瓶装新酒的升级方式,终究难以突破原始设计的天花板。所谓跨代升级的宣传,更像是在六代机遥遥无期情况下的权宜之计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下一篇:没有了
